便脓血者,其喉不痹,见热邪在里,即不复在表,汪琥曰:咽中痛者,此热伤上焦气分也。因火灸之,不能得汗,则邪无出路,因火而盛,即不焦骨伤筋,而火阻其邪,阴气渐竭,下焦乃荣血所治,荣气竭而不运,必重□而为痹,名曰火逆。
赤色浅淡,恶寒无汗,表实也。少阴病脉细沉数,加之以厥,亦为热厥。
设有汗,则邪从汗解,又不衄矣。或见实大、浮数、微弱、沉涩、弦紧、洪长诸脉,当分虚、实、寒、热,即知欲愈未愈,真为察病之微旨也。
王肯堂曰:「温温」当是「嗢嗢」。 发汗后表已解,腹满不痛者,乃腹满时减,减复如故之虚满也,当温之,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也。
少阴所重在真阳,从可见矣。故一用之谐和荣卫以利水,一用之解表通阳以利水,无不可也。